close

sddsf fdggg dfgfg fggg dfg 

兩岸資訊戰   
兩岸資訊戰現況
陳東龍
所謂的「資訊戰」,就定義來說係指對立雙方為爭奪資訊獲取權、控制權及使用權而展開的鬥爭。而資訊作戰與傳統戰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傳統戰爭係依「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最多的武器,誰就能贏得戰爭」的理論做基礎,但資訊戰的時代,這個定義則是「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最多的資訊,誰就能贏得戰爭」。
中國軍隊為因應戰爭型態之改變,從1992年波斯灣戰爭結束後便積極推動現代化政策,在其電子戰的作戰指導中,則是以制電磁戰、資訊戰、心理戰及「制天權」做為建軍的方針。
基本上,1991年的波灣戰爭,可以說為世界戰爭型態提供了一個新的啟示,同時也開啟了資訊時代第三波戰爭的來臨。尤其甚者,軍事事務革命的展開也正式登場。
躋身世界軍事強權的中國,近年來以建立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目的,積極發展電子資訊作戰能力,中國解放軍所謂「點穴戰爭」、「不對稱戰爭」,就是「以弱戰強,避實擊虛」,而資訊作戰乃中共未來企圖對付臺灣的最佳軍事手段,其可達「速效、損小,兵不血刃,取有用臺」之政、軍、經、心綜合戰略目的。
以大陸的資源配合臺灣的經驗,將使大中國成為世上最強勢的國家,因此奪取有用、可用的臺灣,將比得到一個飽受摧殘亟需重建的土地有價值。而要達到此一目的只有用高科技的戰法,也就是資訊作戰戰法才能達到。國軍在此潮流驅使之下,也逐漸重視籌建此項戰力,以確保臺海安全。
波灣戰爭是現代電子資訊作戰型態集大成之作,伊拉克於作戰全程,因受制於聯軍的電戰壓制,完全無法掌握其部隊位置,亦對聯軍部隊動向無從獲悉。聯軍則因以衛星24小時監控戰場動態,得藉高效指管系統指揮聯軍部隊,獲致最後的勝利泝。
因此未來的戰爭,誰能掌握資訊的優勢,勝利必然是屬於它的,所以中共稱之為信息戰的資訊戰,是指對立雙方為爭奪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使用權而展開的鬥爭,而從一切信息的流通和作用過程來看,均可分為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這三個環節;另從人類信息活動的技術行為來看,又可分為探測、傳輸、處理、顯示、存儲、使用等環節,而人類對於信息主動行為的最終作用就是控制。
在軍事上,它一方面表現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己方信息獲取、處理、傳輸、使用過程,以及對作戰力量、支援保障力量、武器裝備的控制;另一方面表現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敵方信息和信息獲取、使用活動的控制。所以信息戰可歸結為對信息控制權的爭奪,而這種爭奪是圍繞著信息流通過程中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這三個基本環節展開的,故廣義的資訊戰,其實已包含電子戰在內,所以資訊戰亦可稱為電子資訊戰。
而就現今戰略層次而言,各國均極盡所能取得、利用及保護相關資訊,以支援其國家或軍事戰略目標,這種資訊的運用與保護所形成的具體效果,將可及於政治、經濟、軍事乃至民心士氣上,因此獲取敵方的重要資訊乃是一種增進我方戰力的必備手段;而破壞或反制敵人的資訊應用及保護自己的資訊系統,則為削弱對方戰力及保護己方戰力的手段,故「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最多的資訊,誰就能贏得戰爭」,此即為資訊戰的特質。 
爭奪「制電磁權」手段多
戰場制電磁權爭奪
在資訊戰的主導爭奪中,如何奪取「制電磁權」儼然成為首務,而其中屬於軍事層面的,首推所謂的「電磁脈衝彈」。對我現代化軍隊而言,來自電磁脈衝攻擊,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瞬間全面癱瘓對方的終極殺手。
以一枚千噸(KT)級的微當量核彈為例,若在距地40公里的平流層內引爆,瞬間釋出約900億焦耳能量的加瑪射線與大氣層空氣作用,衍生出大量電子,均勻分布在半徑100公里的對流層頂。
這些向地面加速的電子流,雖然只有短短毫秒的壽命,但卻在地表、洋面間產生強大的電磁脈衝衝擊波,衍生的電場強度可達每公尺1萬伏特,含金屬導體的裝備外觀看似完好無恙,然內部的微記憶體、邏輯電路、積體電路、二極體、電晶體、切換器及放大器等元件,均因瞬間超載短路,造成無法修復的永久損壞。
中國政府近年積極發展電磁武器,證實已到實用階段,使用機動型近程地對地飛彈攜帶微當量核彈頭,若對台灣實施電磁脈衝(EMP)攻擊,瞬間癱瘓指、管、通、情、資、偵、監系統,為其「武力保臺」,創造絕對優勢條件。
除了電磁脈衝武器之外,當戰事達到「近戰」的階段,各型「反輻射飛彈」便成為戰場制電磁權的戰術利器。
反輻射飛彈是以敵人武器系統所發出的雷達波為歸向導引,可用來摧毀或壓制敵方雷達。屬於所謂電子戰的「硬殺」戰法,也是對現有各型雷達危害最大的武器。解放軍空軍已成功發展出YJ-91型反輻射飛彈,具有寬頻反輻射導引、輻射源自動定位等性能,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臺海戰爭中,對台灣來說是一大威脅。
由於戰場是如此險惡,因此如何自保也是一個重要的話題,雷射通信系統,已是當前有效保障軍隊通訊的方向,這一點,我國軍方已完成全島光纖網路的建設,而解放軍也在東南地區完成所謂「八縱八橫」的光纖網路架設。
軍用雷射通訊系統從廣義的範圍去分類,有光纖通訊、大氣通訊、太空通訊、水下通信等,其中光纖通訊因電磁干擾防護力強、保密性高、頻寬大、傳輸容量大、中繼距離遠、耐熱及放射性抵抗力強而被廣泛使用。
電腦病毒與駭客戰場
軍事建設的重點,基本上還是要「求生存」,只不過以台灣資訊如此「氾濫」的現況,電腦病毒與網路駭客不但威脅政府與民間等非軍事層面,在軍事上已因兩岸關係與「擴大民間交流」而到處充斥不穩定因素。
理論上,電腦病毒也可以稱「意圖不軌的程式碼」(Malicious Codes),所謂「意圖不軌的程式碼」又大致可分為四類,分別是:「病毒」、「蠕蟲」、「特洛伊木馬」和「邏輯炸彈」,這些程式進入電腦記憶體後,以影響電腦的運作。
這些病毒依不同的設計,可對電腦所儲存的作業程式或記憶體造成永久或暫時之破壞。病毒可透過不同管道進入電腦,包括與網路連線或其他電腦周邊設備。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方式是透過所謂的「軟體感染」,因為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快的途徑。
在大部分情況下,一般的電腦使用者不會立即發現有病毒,因為病毒會寄生在合法檔案上,以便隨時感染系統的記憶體。一旦進駐,病毒會把觸角延伸到受感染的執行檔。當使用者察覺跡象不妙後,雖想盡辦法消除受感染的程式碼,卻為時已晚,因為在此同時,病毒可能已感染了其他合法檔案。
這種現象,可以從每一次開啟有病毒的電子郵件時,我們會看到資料瞬間大量複製的可怕景象發現。
就軍事層面而言,以電腦病毒作成的電腦病毒武器,因具有永久損壞、暫時失靈,或使得受感染系統產生錯誤功能的特殊設計,受攻擊的電腦系統可包括選用和管制武器射擊的射控電腦和識別飛彈基地、描繪目標軌跡或提供情報的戰略性電腦系統,這將是國家安全不可輕忽的威脅。
尤其對台灣這個如此重視金融運作的島國與人民而言,若電腦病毒暗中介入金融體系的電子化存放款業務,將可能造成經濟危機。
此外,電腦病毒也可以摧毀商用、空中飛航管制、信用卡認證所使用的電腦,造成錯誤。若同時把電腦病毒注入上述這些領域,將危及人民對國防的信心,進而導致國家動盪不安,經濟和社會秩序大亂。
伴隨網路時代的來臨,網路駭客也同步成為許多系統管理者的惡夢,駭客(Hacker)入侵更是資訊戰不容忽視的課題。網路駭客非法入侵的方式主要有斷訊、資訊破壞及資訊污損等,在兩岸明爭暗鬥的過程中,雙方都曾誇下海口要對對方的網站「攻城掠地」。
對軍事的電腦系統來說,更是必須儘可能遠離網路,以免遭外界直接入侵。然而任何環節均有弱點存在,儘管敵人不可能直接侵入主要基礎設施,然而只要系統與網路連接,就有可能成為弱點所在,一般人在提及電腦駭客時往往只想到破壞網頁等行為,卻沒有想到在軍事思考上可作為蒐集情報、反情報作為及散布假情報等其他更嚴重的後果。
侵入政府部門的伺服器並讀取機密情報資料,可讓敵人瞭解我方的邏輯思維及作業方式等寶貴情資並擬定攻擊行動計畫,而假情報或誤導性情報都可植入我方的資料庫,結果將使運用這些情報的單位在面臨下決心或研判時造成錯誤。
決戰數位戰場 武器研發躍進
中國資訊戰武器發展
資訊戰這個名稱,在中國解放軍的軍語辭典中稱為「信息戰」,是解放軍建構「數位戰場」的首要指標。
中國從1992年,也就是波斯灣戰爭結束的第2年,便積極推動精兵及現代化政策,而軍隊建設重點包括:優先擴展海空軍及戰略導彈部隊之「軍事現代化」能力、建立快速打擊的「拳頭」部隊、發展區域及局部性高技術戰爭能力;強化電子戰、制電磁戰、資訊戰、心理戰(第五維戰爭),及「制天權」等戰力,也包括可以破壞人造衛星的雷射武器等。
近5年來,中國與美國、俄羅斯、歐洲國家,及以色列等的國防科技交流關係發展趨勢觀察,確實有心致力於提升「高技術條件下的區域及局部性戰爭」的戰力。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大陸在未來數年可能獲得的新式現代化武器裝備包括下列幾項:
一、雷達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正尋求歐洲國家的協助,自行建造能在各種天候下瞄準臺灣目標的高解析度雷達。目前中國所具有的衛星解析度已經可以達到5公尺平方公尺,對台灣各軍事基地的遙測數據也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計算,因此在資訊戰的監控上,無疑的,中國具有主動的優勢。
二、空中預警管制機隊
由俄羅斯及以色列於1997年與大陸合作建造的空中預警雷達管制機,未來可提供共軍在臺海附近進行空中、海上攻擊時所需情報,此項交易雖在美國的大力反對下,以色列雖片面表示暫緩,但整個計劃仍依進度進行,對我未來空防影響甚大。
三、改良型M-9彈導飛彈
改良M-9基本上是針對所謂的「末制導」進行,此種導彈能於第二階段改變彈道,因此,極難被擊落。大陸目前正研發先進導航系統,完成後,可準確攻擊目標建築物。
四、新式陸攻巡弋飛彈
在以色列與俄羅斯科技協助下,預計可以於10年內部署新式巡弋飛彈,並可從陸地、海上或空中發射,不易被攔截。目前解放軍總裝備部已經與大陸幾所高科技學府完成合作,除了繼續研究更精密的導航解算程式之外,更將在3年內完成「電磁脈衝彈」的試爆。
華東電戰網 專司對臺作戰
中國資訊戰發展現況
中國軍方對信息戰的籌建方面,包括自美輸入超級電腦、電腦輔助設計軟件等技術;在東南沿海建置16條光纖通訊網路,分別是南北向及東西向各8條,並利用全球衛星作遠程航海精確導航;加強指揮、管制、通信、情報等抗干擾能量,重要軟件加裝防火牆,軍事演訓更加入電腦病毒植入科目;加快量產並戰備部署電磁脈衝微當量核彈。
當前中國四大電戰網之一的「華東電戰網」,係整合解放軍各軍種在浙閩境內的電子對抗部隊,專司對付臺灣方面作戰,對台灣具有很大的威脅。
不過,解放軍的電子對抗仍以干擾及抗干擾為主。因其自製的電子對抗裝備自動化程度低、干擾距離短、功率小且性能單一;因此中國積極引進外國先進同級品以快速提升信息戰的戰鬥能量。
然而到2010年,當中國信息工業發展至一定程度後,其電子偵監、電子干擾及電子抗干擾的戰力將大為增強。
近年來,解放軍所展開的軍事演(訓)練改革中,涵蓋陸、海、空軍及二砲四大軍種,其演練課目有以攻為主,也有以守(防)為主,其中電子戰及資訊戰尤為其演練重點,茲分述如下:
電子戰(中國稱之為電子對抗),電子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先進武器、裝備對電子設備與技術更為倚賴,相對的各項武器系統中的電子設備所占成本比例也大為增加(如飛機約占33%、導彈約占45%、戰車約占24%、軍艦約占22%、航空器約占66%),由此可知電子設備與技術已為先進武器、裝備的心臟(耳目)及神經中樞;在未來戰爭裡,爭奪「制電權」的電子戰將成為戰場的核心,亦為戰爭的「第五種戰場」,武器與裝備能否發揮效力,作戰行動能否成功,均取決於掌握「制電權」優勢的一方。
波灣戰爭使中國體認出:要奪取戰場主控權,就必須在極短時間內摧毀(癱瘓)敵人運用電磁權的能力,故未來戰爭將首先以電子戰揭開序幕;而高強度、長時間與大範圍的電子干擾(摧毀),則為電子攻擊基本的手段。為強化電子戰教育,在相關準則中增訂(加強)相關電子對抗及干擾之條文。
1996年解放軍在「聯合96」、「機動2號」、「中南96」等協同演習中,均將電子戰納入演訓課目,顯示共軍為因應未來戰場複雜環境,已將電子戰廣泛運用在年度重大演訓中,以提升部隊戰時應變能力,進而奪取電子戰場主控權。
資訊戰(中國稱之為點穴戰爭),基於波灣戰爭中大量運用先進科技、通信、數據傳輸及整合的影響,先進國家尤其是美國,發展出一種新的作戰構想,也就是所謂的「資訊戰」,但資訊戰這種觀念卻尚未普及,目前所有的共識只在於如何盡力發揮資訊之利以打擊敵人,並確保我方資訊系統結構的完整。
1994年8月,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即明確表示:「軍事作戰經過徒手、冷兵器、熱兵器及機械化之後,現正進入資訊時代,也就是核武威懾下的信息戰爭」。同年,已退役美軍上校亞蘭‧坎本根據波灣戰爭經驗出版「第一次資訊戰」專書,解放軍立即予以編譯,作為「信息戰」的基礎教材。
1995年12月,解放軍於石家莊「陸軍學院」召開「迎接世界軍事革命的挑戰」研討會,會中人員一致認為以訊息技術為核心的軍事革命浪潮,正把世界各國軍隊推向這場新革命的入口處,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訊息戰法」,中國確實已著手進行因應信息作戰之建設工作,並於總參二部(軍事情報部)下設「科學裝備局」,其陸軍亦成立「信息工程學院」,於瀋陽與南京軍區最近曾實施「電腦病毒作戰」演習。
目前,解放軍在信息作戰之基礎作為,仍著重於軍隊指管能力之提升,就信息作戰的領域而言,尚屬於防禦性的作為,然解放軍已計畫籌建「信息戰模擬中心」暨開發以癱瘓敵系統為目標之資料鏈、網路連線傳輸型「病毒」程式及對應之傳輸裝置,或「電磁脈衝」等非殺傷武器,研判未來解放軍在信息戰中,將具主動攻擊能力。
解放軍認為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通信系統,也已成為現代戰場的神經中樞,是高技術戰爭的重要基礎與戰略保障,也就是說沒有自動化的系統,等於沒有武裝部隊。
1978年起,解放軍著手籌建「全軍自動化指揮系統」建設工程,迄今已完成「野戰自動化指揮系統」、「野戰自動化指揮車」、「砲兵自動化指揮系統」、「長河2號」、「艦艇遠程導航系統」、「雷情2號」空防管制系統,並展開全面部署,惟現階段重點置於戰略指揮系統之部署,戰役(術)層級之指揮系統籌建將隨後展開。
1995年初夏期間,美太平洋艦隊曾出動電戰機,對中國華南地區電戰系統進行大範圍、高強度的干擾,使南京軍區、濟南軍區對總參謀部的系統,被干擾致無法工作,而中共高層,對此大為震驚,並決心加速其系統現代化的建設,並於「九五計畫」中,建立一套戰略通信網路。該網路以太空通信為主,地面通信為輔。
預計到公元2000年底,中國將可完成軍事自動化指揮環境之構建,屆時其情報蒐集、訊息傳遞、定位導航、精準打擊、海洋監視、戰場控制及作戰指揮等能力,將會大幅度的提升,值得我們加以注意。
台灣現階段資訊戰發展
因應現代戰爭科技及型態的急速發展,國軍早已積極發展高科技武器及資訊系統,期能在這場科技競賽中取得先機,國內當前主要是由中科院發展各式軟硬體,並區分「資訊系統」、「電信及網路技術」、「指管通情技術」、「雷達及天線技術」、「寬頻天線研製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資訊處理技術」、「微波技術」等技術。
以國軍發展的數位化戰場科技為例,目前已整合了「指揮管制中心」、「全方位情資分析系統」、「戰鬥勤務支援管制系統」、「機動性通信管制系統」、「資訊安全系統」,透過高速電腦、專業軟體和高解析偵蒐設備的幫助,每一個單兵可將戰場資訊有效、正確,且安全無漏的在各戰鬥單位及後方指揮所互相傳遞,以掌握情報,並機動調度兵力及後勤,持續及精確的武力投射。
而這方面,可利用「戰術數據終端機系統」,它是利用單兵所攜帶的全天候頭盔式攝影機和一具有衛星定位功能DGPS掌上型電腦(誤差範圍在5公尺內,較一般商業用途GPS的誤差100公尺更為準確),將搜索偵察到的資料傳送回連級指揮所的筆記型電腦,再由連級進行判斷評估、命令下達或再上傳至營、旅級等更高層單位的桌上型電腦作為戰術參考。
雖然國軍已有許多現代化的高科技武器,但為了抵擋中國軍方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依軍方內部資料顯示,目前已有下列強化作為:
一、 加強結合民間科技力量
科技發展,如以民間工業發展為基礎,結合民間生產力,引進高科技技術,加速國內產業升級,平時增進國民福祉,戰時強化整體戰力,這樣不但可以節省研發費用,亦可創造或增加使用價值;尤其以我國現今躋身世界資訊大國的實力,在晶圓代工、IC設計、通訊、資訊、生化科技等方面,無論是軟、硬體皆較大陸方面略勝一籌,如全球第一的防止電腦病毒公司趨勢科技及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如果我們能善加利用這些民間公司的力量,對於我國面對未來的資訊戰爭必有很大幫助。
二、 增加研發經費累積研發成果
因應某些軍事科技項目無法由民間取得及受國內外政治環境的影響,想要從國外取得亦有所困難,這可從近來國內的許多軍事採購受限得知,因此發展並保持一定的國防工業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由於國軍編制龐大造成國防經費有較大比例消耗於人事經費上,自從國軍推行「精實案」後,人事經費已減少許多。
而研究現代化的國防科技,需要龐大的人力、財力及長時間始具成效,因此如何增加國防經費及發展重點國防工業應為極重要之課題。另外任何研發工作都要靠群體的智慧與經驗的累積,且不斷地傳承與改進,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能見到成果。國內研發單位一直有人才流動率偏高的問題,以致各項研發成果經常隨人員調動而中斷,無法長期累積眾人的智慧及成果,殊為可惜,因此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留住人才,累積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三、 建立自主的反飛彈系統
根據國軍所獲情資,中國確已儲存百餘枚飛彈針對臺灣,並且在福建基地內設有多處機動陣地,在3~4小時內即可完成作戰準備,而中國解放軍於民國85年實施戰術彈道飛彈試射,影響所及,造成我社會不安、臺幣貶值、股市狂跌、資金外流及對外移民增加,充分顯示中國導彈射擊的威脅,不僅影響軍事,連帶地影響至政治、經濟與心理層面,使國人聞彈色變。
即使時至今日這項要命的威脅仍是我防空的一大隱憂。所以我國最近軍購欲採購的武器裝備,其大部分均為防制中國導彈攻擊所需,也具體的反應了現階段建立飛彈防禦能力之重要性。基於國防經費有限及軍購優先需求的架構下,降低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使我們對未來武器戰備需求失去了洞燭機先的優勢。
因此,除了傳統防空飛彈的研發外,應以既有飛彈研製能力為基礎,加速反彈道飛彈武器系統及彈道飛彈早期預警系統之開發,逐步建立我自主的反飛彈系統。由於反彈道飛彈的研製在世界各國仍屬實驗階段,故我國首應建立偵搜及早期預警能力,建立偵察衛星與早期預警系統,增加空中預警機數量及早期預警雷達,增強遠程預警能力,以爭取早期預警時間,俾能在敵人第一波攻擊後保存戰力。
經由上述的討論我們可以得知,以資訊科技為主的「軍事革命」已為各國建軍發展的趨勢,也顯示著一場爭奪21世紀軍事制高點的開始,「軍事革命」給世界各國軍事現代化提供了機會,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中國以往曾集中資源在軍事革命上有所突破(如二彈一星) ,如今其威權式的政治制度將是這一波「軍事革命」的最大障礙,惟這並不表示中國完全無法在軍事上有所革新,中國有可能再度集中其豐沛的資源,龐大的人力,發展出「具中國特色的軍事革命」。
前瞻未來的20年,中國有可能建立相當於美軍在1990年代所具備的戰力,並進一步朝著與美國完全不同的方向前進,而獲致重大突破,而這些突破性作為所依據的觀念及實施手段將是美國所不熟悉的,屆時美國將無法做出有效的回應。
因而為因應這些未來戰爭的趨勢及變化,國軍應知己知彼,妥擬因應之道。而有關軟體、作戰要綱、訓練等也要逐次整備,研發、蒐集、人才統合等層面都逐次加強,尤應針對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略觀,研究相關戰法,才能面對未來嚴酷的考驗進而有效防衛台灣。

 

11111
1111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建宏 的頭像
    張建宏

    動漫

    張建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